日前,“中国奥园地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更改为“中国奥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对于更名的原由,奥园地产表示,随着业务的进一步发展及扩大,目前已涵盖地产开发、商业运营、物业管理、健康养生、文化旅游、跨境电商等,此次更名将为公司塑造全新的形象及身份,也能更好地反映公司的长远业务策略。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来已有近20家房企更名去掉“地产”二字。
“房地产进入白银时代,房地产传统的开发模式确实不足以支撑公司的长远发展。”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对记者表示。
房企纷纷去地产化
进入2018年,top房企公司纷纷更名去地产化,年内已有近20家房企更名去掉“地产”二字。今年1月朗诗绿色地产正式更名为朗诗绿色集团有限公司;3月份,大连万达商业地产,改为大连万达商业管理;时代地产更名为时代中国;7月份,龙湖地产更名为龙湖集团控股;9月,保利地产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会以全票的通过率,同意公司将名称变更为“保利发展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1月,“中国奥园地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更改为“中国奥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目前,中国排名靠前的大房企,只有中海和富力的名字有地产的字样。
改名盛行,从年销售几千亿的龙头房企到百亿级别的区域公司,为何都在忙着
“去地产化”?
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对长江商报记者表示,企业更名充分体现了企业发展产业的多元化模式和转型的导向。“去地产化”也是一种无奈的表现,实际上这体现了当前房企相对灵活的策略,对企业来说,若没有更多的土地储备,单纯从地产角度看,发展的意义是不大的。
开启多元布局之路
众多开发商开始进入商业地产、酒店、写字楼、科技、教育等领域,并寻找新的盈利点。
克而瑞发布的报告显示,房企创新领域的细分产业约有12个业态或门类,涉及长租公寓、特色小镇、物流地产、新零售等。前30强房企的参与度非常高,其中70%以上都在加快多元化投资。
“虽然多家房企纷纷涉及多元化业务,其业务发展也五花八门,但是对比其房地产的营收,占比仍然很低,房企真正的‘去地产化’一时半会还做不到。”易居控股执行总裁丁祖煜认为。
丁祖煜指出,在房地产行业目前的情况之下,房企布局多元化业务也更多成为一种主流趋势。而房企更名“去地产化”进行多元化转型,一来是为了不把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壮大集团规模;二来是希望增强集团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促使品牌溢利产生,最终在房地产开发竞争中突围。可是多元化发展前景固然美好,但房企未来多元化转型显效尚需一段时间,“去地产化”仍然长路漫漫。
第一太平戴维斯:华北地区城市写字楼空置率再攀高点房租之争凸显监管空白 政策完善迫在眉睫企业压缩成本导致写字楼空置率升高上半年超八成商铺租金环比下跌北京写字楼空置率攀高,业主纷纷降价出租写字楼的诀窍上海写字楼出租来谈谈如何使办公室具有活力中国声谷产业园二期开园 30家企业签约入驻园区